首页 > 乡村振兴 > 养殖技术 正文

稻田养鱼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2017-04-07 

高扬   研究员银川市农牧局

2017年4月7日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田既种稻又养鱼,稻鱼共生互利,通过生物结构改变促进功能提升,实现“一水两用,一田两用”,发挥稻田的最大功能,实现稻与鱼的耦合、生物与环境的耦合。稻田养鱼充分利用稻田的水土资源,变单一生产为综合经营,变平面生产为立体生产,变单一经营为综合经营; 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减少病、虫、草害,增加稻田肥力,抑制蚊蝇危害。稻田养鱼可在不减少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增产鲜鱼50公斤/亩以上。稻田养鱼入行门槛低、见效周期短、推广区域广,是扶贫攻坚的利器、减农药减化肥的抓手、稳粮增收的关键措施、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首选模式,还具有“三安三增”的实效,即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增地。

一、适合本地区稻田养鱼的主要模式

适合本地区的稻田养鱼模式主要有稻鲤 (鲫) 鱼共生、稻泥鳅共生、稻龙虾共生、稻蟹共生4种。

    1、稻鱼共生模式

稻鱼共生,养殖的鱼类包括鲫鱼、鲤鱼、草鱼,要求水体更大,可以充分利用稻田形成鱼活动水体基础上,再利用排水沟渠建立鱼坑(鱼凼)与鱼沟(鱼溜)。每亩可产鱼40 至100公斤,比一般稻田增加收入1000 元以上。稻田养鲫鱼与鲤鱼有两大优势,一是水稻生产季可少施肥10% 以上,减少灌溉1 次以上,节肥节水; 二是鲫鱼与鲤鱼生长环境比常规池塘养殖好,主要是水稻栽培后水质改善。

    2、稻泥鳅共生模式

稻泥鳅共生,能够有效减少稻田害虫,减少农药用量; 减少化肥施用量,减少对河、湖的面源污染; 均衡供应养分,提升稻米品质。每亩稻田养殖泥鳅一般年可增加效益1500元以上,是高效益生态农业的新模式。稻田养殖泥鳅技术简单易行,管理方便、投入少、产量高、效益大、商品弹性大。

    3、稻龙虾共生模式

稻龙虾共生,水稻为龙虾提供天然的荫蔽环境,稻田满足龙虾浅水、平整的捕食、运动需求; 水稻与龙虾共生后形成“虫、草、枯叶—龙虾排泄物—水稻”的食物链,实现稻田营养物质循环。每亩稻

田养殖小龙虾一般年可增加效益1500元以上,是高效益生态农业的新模式。稻田养殖小龙虾,利用小龙虾抗逆能力强、杂食性的生物优势和成虾商品性好、消费需求大的市场优势,一般农户可以很快上手。

二、技术体系

    1、 稻田工程

( 1) 稻田选择。选择阳光、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旱涝保收,蓄水能力强,土地肥沃,管理便利的稻田,尽可能成片。

( 2) 稻田准备。养鱼田埂要加宽、增高,一般要求高出田面50 -90厘米 以上,顶宽60-80厘米。在田埂对角线上开好进、排水口,并设置二层以上拦鱼栅和尼龙网,防止鱼逃逸。稻+小龙虾、稻+蟹要沿田埂设置围栏。

( 3) 开挖鱼坑鱼沟。在田边或田中挖鱼坑,坑深80-150 厘米。鱼坑依田大小而定,圆形为好,一般不用水泥砌护。田中开鱼沟,沟宽50厘米,沟深30厘米,沟呈“十”字形、“井”字形或“目”字形等形状,并与鱼坑相通。一田一坑,坑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8%-10%。

    2、 水稻品种及养殖鱼类选择

( 1) 水稻品种选择。选择茎秆粗壮坚硬株型紧凑、耐水淹抗到伏、耐肥抗病害能力强、生长期较长的水稻。

( 2) 养殖鱼类选择及放养。小龙虾品种选择克氏原螯虾( 俗称小龙虾) ; 泥鳅苗种可选择泥鳅( 俗称本地泥鳅) 或大鳞副泥鳅( 俗称台湾泥鳅) ;稻田养鱼以鲤鱼为主,适当配养鲫、草鱼; 鲤鱼:鲫鱼:草鱼配养比例为8:1. 5:0. 5。水稻移栽后10-15天 放养鱼苗。放养前试放鱼苗100-200 尾。放养2-3两的春片鱼苗,一般每亩放养80-120尾。

    3、鱼稻管理

(1) 适量投饵。在充分利用稻田中的杂草、昆虫基础上,可人工投饵。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投饵。定时( 固定每天早上8- 9时,下午4-5时) 、定点( 固定在鱼坑或鱼沟水较深的地点投饵) 、定质( 基本保持每天饲料种类一致)、定量( 鱼体重的3% - 5%)。晴天投饵,阴天、雨天酌情不投或少投。

(2) 日常巡查。坚持每天早晨、傍晚巡查,查看有无漏水,鱼栅、田埂有无损坏; 查看有无蛇、鼠、鸟危害,做好天敌防范,发现有问题及时处理。暴雨天气要注意防涝防逃。

(3) 供水调节。

浅-深-浅型:水源丰富、供水方便的地方可采用。当白天气温高时,应打开水沟进水,提高水位,给水田降温。水温30C°时,鱼吃食旺盛,鱼进入大田吃虫,吃去多余的秧苗。晚上降低水位,继续降低土温。

秧苗栽好后,浅水活苗后,逐渐加高水位,这时鱼进水田吃食,直到水稻第一次分蘖时,放掉部分水,轻轻晒田,让太阳的暴晒破坏稻田泥上的氧化膜,让氧气进入水稻的根系中供氧,促进分蘖。鱼则进坑。在水稻第一次分蘖之前,鱼在田中游,鱼稻共生。水稻分蘖充足时,长到拔节阶段,要灌深水。水稻节拔够了,要重重晒田,促进抽穗。在拔节阶段又是鱼在田中畅游共生阶段。水稻出穗3-5天后,又要清晒水稻,鱼再进坑养殖。鱼在沟、坑中,投喂人工饲料。

深-浅-深型:适合水源少一点的地方。秧苗活棵后,逐渐加高水位直至水位升到一定高度为止,这时鱼苗(水花)可随水稻同时长大。水稻分蘖够数时,排水晒田,鱼则进坑养殖。当水稻分蘖下降后,田里灌水,鱼进田吃食。水稻黄熟割谷时,只割去稻穗,留下深杆,加高水位淹青,用水稻杆肥水养鱼。这种方法要在事前加高田埂到2米左右,后期注意适当施肥。

(4)稻鱼病害防治

水稻病虫防治。水稻病虫害主要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等。坚持“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的防治策略。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控肥控水、深水灭蛹等技术,推广灯光诱杀和性引诱剂诱杀技术,实施综合防治,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

鱼病防治。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选用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鱼苗、加强苗源的病源管控,加强生长环境的管控,防止出现过密、高温、低温等逆境。入田前用2% - 3%的食盐水( 小龙虾慎用) 浸泡10-15分钟消毒。在高温季节用1毫克/升漂白粉沿鱼沟、鱼坑食场周围挂袋,预防细菌性和寄生虫性鱼病。

    4、关键技术

(1) 环境一致。运输过程尽可能保持温度、湿度与苗场一致,避免高温、低温运输,避免长途运输,避免过密运输。小龙虾苗种入田先在水中浸1 分钟,再捞出沥2分钟,如此循环4 次再放入田中。

(2)使用安全农药与化肥。施肥施药前,疏通鱼沟,将鱼集中到鱼凼中再施肥施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对鱼安全的肥料。农药、肥料使用量按安全剂量,切忌任意加大剂量。施药前要加深水位,要尽量喷在水稻的叶片上,喷头朝上,减少药物落入水中,降低农药对鱼类的危害。

(3) 饲养安全管理。严防洪水和携农药污染的水进入田间。鱼苗下田前,做好鸟害防御设施。

(4) 禁用除草剂、碳铵等有毒有害农药肥料。

(5) 控制水质。溶氧量3 毫克/升以上,pH值7. 5左右。

    5、捕捞收获

保持水流畅通,缓慢排水,夜间排水,天亮捕获,鱼自动进入鱼沟鱼坑,使用小网在排水口和鱼坑里集中收鱼。

三、 稻田养鱼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1、稻田养鱼的起伏

我国农业正由常态向新常态转变,要实现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唯有走低成本高效益的道路。在大宗农产品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中,要实现上述转变,稻田养鱼是非常重要的抓手。正因为如此,稻田养鱼也许有小的起伏,大的趋势必然是发展壮大,直至最大容量,这个容量即是在适合进行稻田养鱼的区域农民会优先采纳这个技术。由于稻田养鱼促进农业生产采取清洁生产方式,鱼的价格波动可以通过优质稻谷价格的上升予以弥补。

    2、稻田养鱼的高潮

一是经营方式由过去的一家一户经营向大户经营转变,可以实行连片生产,管水、安全工作容易到位,市场开拓有动力。二是稻田养鱼的工程由过去的人力生产向目前的机械化操作转变,同时由于工业相对成本的降低,稻田养鱼工程容易实现,稻田养鱼工程促进稻、鱼产量丰产稳产,收益有保障。三是消费方面由过去的温饱型已经转变成目前的质量型,对优质鱼的消费增加,拉动稻田养鱼产业发展。

    3、面积扩大后的稻田养鱼利润

稻田养鱼面积增加后鱼产品增加,可能导致稻田养鱼的鱼产品价格下降,以下降到池塘养鱼的价格计算( 触底底线) ,其主产品稻谷由于没有施用农药仍可获得较高的收入,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如在发展稻田养小龙虾的同时开发稻田垂钓( 小龙虾) 、露营,增加水产品的品种,可以缓解单一发展带来的负作用。

    4、提高对稻田养鱼的认识

(1)更新观念。 发展稻田养鱼新技术,不是弄几条鱼、几只虾吃一吃的小事,而是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改革农业种植结构的大事。

(2)正确定位。稻田养鱼技术,必须坚持以稻作为主体。以水稻为“老大”,水产养殖甘当配角。只有不占用稻田种植面积,粮食不减产,甚至增产,发展稻田水产养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3)整合资源,实施土地流转,提高组织化程度。规模化、连片生产是稻田养鱼新技术的生产特点。因此,要抓住种植结构调整的良好机遇,实施土地流转,以提高组织化程度,建成新的生产关系,逐步做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农业现代化创造良好条件。

(4)瞄准大米中高档市场,生产有机大米、优质大米。直供超市有机大米的价格比普通大米高5~10倍,而有机稻的稻谷价格比常规稻谷高3~4倍。稻田养鱼生产可以达到禁用农药,不用化肥。这就符合生产有机大米、优质大米的基本要求。根据具体生产和养殖条件,制订出栽培有机稻的操作规程,瞄准大米的中高档市场,实施品牌战略,将鱼、虾、蟹田生产出的优质有机大米,直接供应超市。不仅大大提高水稻的经济效益,而且充分发挥了稻田种养技术优势,提高了稻田种养技术的地位。

(5)因地制宜,与池塘、湖泊等水体相结合,建立“接力式”的养殖模式。由于稻田栽培的季节性强,养殖对象只能推迟放养或提前上市,这就需要池塘作为苗种暂养和养成育肥所用。此外,与湖泊、池塘相比,采用稻田养殖,由于水体小、养殖时间短、稻渔矛盾等因素的制约,要在稻田中饲养大规格、高产量的优质水产品有一定困难;但稻田环境对水产苗种培育的制约因子比养成阶段低得多,为此,可将稻田与池塘、湖泊养殖结合起来,建立“接力式”养殖模式。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综合效益。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与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当前农业发展的热点。从农业技术角度分析,其内涵一是“生态”,现代农业既能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又能实现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将农业纳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是“高值”,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稻田养鱼模式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它以健康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兼有高产出、高效益持续发展的双重特性,是驱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器。稻田养鱼技术是对传统农业的挑战,稻田养鱼新技术为渔业带来了新的机遇。